
春日春盤細生菜,忽憶兩京梅發時。
盤出高門行白玉,菜傳纖手送青絲。
巫峽寒江那對眼,杜陵遠客不勝悲。
此身未知歸定處,呼兒覓紙一題詩。
——《立春》杜甫
隨著春節的臨近,立春和小年先為春節拉開了傳統節氣、節日的喜慶大幕。
立春
2021 . 2. 03
立春是“四立”之一,反映著冬春季節的更替,春生夏長秋收冬藏,立春標示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,開始進入風和日暖、萬物生長的春季。
盡管氣溫仍舊持續走低,但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,對于傳統農耕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重大的拜神祭祖、納福祈年、驅邪攘災、除舊布新、迎春等慶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時段舉行,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后世歲首節慶的框架,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。
立春,代表著萬物起始、一切更生之義,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。在傳統觀念中,更有吉祥如意的涵義。
如同新生的2021,承載了大家太多的希望和期待。
緊接著立春之后
便是日期頗有爭議的“小年”
二十三過小年
一方民,一方俗
北方地區,小年是臘月二十三,南方大部分地區,小年是臘月二十四。
江浙滬地區把“臘月廿四”和“除夕前一夜”都稱為小年,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,云南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,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除夕。
如此眾多的日期,最終使小年并非專指一個日子,而成為了一個傳統民俗。
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備年貨、掃塵、祭灶等,通常被視為籌備新年節慶工作的開始,準備富足而干凈的過個好年,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、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。
傳統民諺
臘月二十四,撣塵掃房子
春節前的大掃除似乎已經成為中國家庭的傳統迎新春項目;人們通過大掃除,表達了對新年的除舊迎新的思想,有些家庭還會扔掉一些舊的東西,譬如衣服、鞋子等,并購置更多的東西,也代表了除舊迎新。
小年可以看做是春節的前奏、預演、甚至彩排,大家快快行動起來,預備迎接春節的到來吧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