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溫中止痛;除濕止瀉;殺蟲止癢。主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;蛔蟲腹痛;嘔吐泄瀉;肺寒咳喘;肺寒咳喘;齲齒牙痛;陰癢帶下;濕疹皮膚瘙癢。用于脘腹冷痛,嘔吐泄瀉,蟲積腹痛,蛔蟲癥;外治濕疹瘙癢。
①《本經》:主風邪氣,溫中,除寒痹,堅齒發,明目。主邪氣咳逆,溫中,逐骨節皮膚死肌,寒濕痹痛,下氣。
②《別錄》:療喉痹,吐逆,疝瘕,去老血,產后余疾腹痛,出汗,利五臟。除六腑寒冷,傷寒,溫瘧,大風汗不出,心腹留飲,宿食,腸游下痢,泄精,女子字乳余疾,散風邪瘕結,水腫,黃疸,殺蟲魚毒。開腠理,通血脈,堅齒發,調關節,耐寒暑,可作膏藥。
③《藥性論》:治惡風,遍身四肢頑痹,口齒浮腫搖動;主女人月閉不通,治產后惡血痢,多年痢,主生發,療腹中冷痛。治頭風下淚,腰腳不遂,虛損留結,破血,下諸石水,腹內冷而痛,除齒痛。
④《食療本草》:滅瘢,下乳汁。
⑤《日華子本草》:破癥結,開胃,治天行時氣溫疾,產后宿血,治心腹氣,壯陽,療陰汗,暖腰膝,縮小便。
⑥《綱目》:散寒除濕,解郁結,消宿食,通三焦,溫脾胃,補右腎命門,殺蛔蟲,止泄瀉。
花椒的藥用價值
溫中散寒,除濕,止痛,殺蟲,解魚腥毒。治積食停飲,心腹冷痛,嘔吐,噫呃,咳嗽氣逆,風寒濕痹,泄瀉,痢疾,疝痛,齒痛,蛔蟲病,蟯蟲病,陰癢,瘡疥。
①《本經》:"主風邪氣,溫中,除寒痹,堅齒發,明目。""主邪氣咳逆,溫中,逐骨節皮膚死肌,寒濕痹痛,下氣。"
②《別錄》:"療喉痹,吐逆,疝瘕,去老血,產后余疾腹痛,出汗,利五臟。""除六腑寒冷,傷寒,溫瘧,大風汗不出,心腹留飲,宿食,腸游下痢,泄精,女子字乳余疾,散風邪瘕結,水腫,黃疸,殺蟲魚毒。開腠理,通血脈,堅齒發,調關節,耐寒暑,可作膏藥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治惡風,遍身四肢頑痹,口齒浮腫搖動;主女人月閉不通,治產后惡血痢,多年痢,主生發,療腹中冷痛。""治頭風下淚,腰腳不遂,虛損留結,破血,下諸石水,腹內冷而痛,除齒痛。"
④《食療本草》:"滅瘢,下乳汁。"
⑤《日華子本草》:"破癥結,開胃,治天行時氣溫疾,產后宿血,治心腹氣,壯陽,療陰汗,暖腰膝,縮小便。"
⑥《綱目》:"散寒除濕,解郁結,消宿食,通三焦,溫脾胃,補右腎命門,殺蛔蟲,止泄瀉。"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0.5~1.5錢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調敷或煎水浸洗。
注意
陰虛火旺者忌服。孕婦慎服。
①《本草經集注》:"杏仁為之使。畏款冬。""惡栝樓、防葵。畏雌黃。"
②《別錄》:"多食令人乏氣,口閉者殺人。"
③《千金·食治》:"久食令人乏氣失明。’
④《唐本草》:"畏橐吾、附子、防風。"
⑤《本草經疏》:"肺胃素有火熱,或咳嗽生痰,或嘈雜醋心,嘔吐酸水,或大腸積熱下血,咸不宜用;凡泄瀉由于火熱暴注而非積寒虛冷者忌之;陰痿腳弱,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門火衰虛寒所致者,不宜入下焦藥用;咳逆非風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;字乳余疾由于本氣自病者不宜用;水腫黃疸因于脾虛而無風濕邪氣者不宜用;一切陰虛陽盛,火熱上沖,頭目腫痛,齒浮,口瘡,衄血,耳聾,咽痛,舌赤,消渴,肺痿,咳嗽,咯血,吐血等證,法所咸忌。"
⑥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多食動火墮胎。"
附方
①治心胸中大寒痛,嘔不能飲食,腹中寒,上沖皮起,出現有頭足,上下痛而不可觸近:蜀椒二合(去汗),干姜四兩,人參二兩。上三味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滓,納膠飴一升,微火煮取一升半。分溫再服,如一炊頃,可飲粥二升,后更服,當一日食糜,溫覆之。(《金匱要略》大建中湯)
②治冷蟲心痛:川椒四兩。炒出汗,酒一碗淋之,服酒。(《壽域神方》)
③治呃噫不止:川椒四兩。炒研,面糊丸,梧子大,每服十九,醋湯下。(《秘傳經驗方》)
④治夏傷濕冷,泄瀉不止:川椒一兩(去目并閉口者,慢火炒香熟為度),肉豆蔻(面裹,煨)半兩。上為細末,粳米飯和丸黍米大。每服十粒,米飲下,無時。(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》川椒丸)
⑤治飧泄:蒼術二兩,川椒一兩(去口。炒)。上為細末.醋糊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、三十丸,食前溫水下。惡痢久不愈者,彌佳。如小兒病,丸如黍米大。(《普濟方》椒術丸)
⑥治齒痛:蜀椒醋煎含之。(《食療本草》)
⑦治齒疼:川椒一兩(去目),搗羅為末,以好白面丸如皂角子大,燒令熱,于所痛處咬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⑧治傷寒嘔血,繼而齒縫皆流血不止:開口川椒四十九粒,用醋同煎,臨熟入白礬少許,漱口含在口中,少頃吐出,再啜漱而含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
⑨治寒濕腳氣:川椒二、三升,稀布囊盛之,日以踏腳。(《婦人良方》)
⑩治腎風囊癢:川椒、杏仁。研膏,涂掌心,合陰囊而臥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
花椒治病的13個偏方
13個花椒治常見小病的食療養生偏方
1、腹痛
將花椒3克,干姜6克,香附12克加水煎服,每日兩次。
2、治痢疾
將花椒9~12克,紅糖15~20克加水煎服,每日早晚各服一次。
3、治牙痛
將花椒6克,陳醋100毫升加水煎煮,再去掉花椒,喝入口中含漱。治牙痛
4、治頑癬
將川椒(去籽)25克,紫皮大蒜100克研成泥,揉搓患處,每日1~2次,效果較好。
5、 治蛀牙
將川椒9克于燒酒30毫升中浸泡10天,然后濾過去渣,用棉球蘸藥酒,塞蛀孔內可止痛。
6、 治婦女陰癢
將花椒、蛇床子各50克,藜蘆25克,陳茶一撮,炒過的鹽100克加水煎煮,微溫熏洗患處。
7、治受寒痛經
將花椒9~12克,生姜18~24克,大棗10~20枚加水300毫升煎服,每日一劑,分早晚兩次溫服。
8、治老年人病后腰酸腿軟
將花椒50克,小茴香20克混合后上鍋炒,再研成粉末,每日兩次,每次3克,用溫水服用。
9、治蛔蟲性腸梗阻
用麻油100~200克,置鍋中煎熬,投入花椒15~20克,呈微焦即撈出棄去,待花椒油微溫時一次服完。
10、治膽道蛔蟲病
用文火微炒30克花椒,9克烏梅,每日2~3次;或將花椒9~12克研成細粉,雞蛋1~2個,用植物油炒熟后服用,每日2~3次。
11、治雞眼
取花椒3~5粒,大蒜一頭,蔥白10厘米長,共搗爛如泥,涂于衛生紙上,敷于患處,膠布固定,24小時取下,一般用藥1~2次即愈。
12、 治神經性皮炎
取鮮花椒葉適量,放入冷水中煮沸,洗敷患處,每次30分鐘左右,水涼可加溫后再洗,每日2~3次,至痊愈,再鞏固1~2天防復發,整個過程大約需4~5天
13、治腳癬
將花椒20克,食鹽50克加水2500毫升煮沸,然后以文火煎15分鐘,倒入洗腳盆熏蒸雙腳。至水溫稍降可再加一兩次溫,接著泡洗25分鐘左右。最后將腳用溫水洗凈。每晚睡前泡一次腳。3日為一個療程,每一個療程更換一次花椒和鹽水,可止癢消炎。
花椒與椒目有什么區別
花椒與椒目均來源于蕓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花椒或青椒,但功效卻不相同。
花椒是成熟的果皮,味辛,性熱,歸脾、胃腎經,具有溫中、止痛、殺蟲的功效,用治脾胃虛寒、脘腹冷痛、嘔吐、泄瀉等,常與干姜、人參、蒼術、厚樸等配伍;單用本品炒熱布包溫熨可用于治療腹痛;花椒還可用于蛔蟲引起的腹痛、嘔吐、吐蛔,常與烏梅、干姜、黃連配伍。
椒目是成熟的種子,味苦,性寒,歸脾、膀胱經,具有行水、平喘的功效,用于治療水腫脹滿、痰飲咳喘、不能平臥,常與防己、葶藶子、茯苓配伍。
花椒水熏洗可治陰道炎
有些人患了陰道炎,由于不好意思不想去醫院檢查治療,想用自己的方法解決,但是也要有所憑證,不能隨便自己用藥或者用偏方治療。下面介紹下用花椒水可以防治陰道炎,女性朋友可以參考一下,這個方法還是比較管用的。
準備花椒、陰道沖洗器。抓一把花椒煮水,然后倒在專用的盆里,先利用熱氣熏蒸,再用沖洗器沖洗。當時就感覺很清爽,不到三日就見效。
專家表示:霉菌性陰道炎由霉菌感染引起,在人體最主要的為白色念珠菌屬。念珠菌感染最常見的癥狀是白帶多、外陰及陰道灼熱瘙癢、外因性排尿困難等。
花椒水熏洗對于霉菌性陰道炎十分對癥。因為花椒溫燥除濕,疏風止癢。陰部屬于肝腎經脈循行必經之路,花椒歸于肝腎,溫補命火而兼能散寒,陰部瘙癢用之頗宜。現代研究也表明,花椒對多種細菌,特別是皮膚表面的細菌有很好的抑制功效。因此,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濕疹、皮膚瘙癢癥、神經性皮炎、腳氣及外陰瘙癢等皮膚科疾病。
霉菌性陰道炎有陰部瘙癢時,可取花椒粒30克,放入2000毫升左右水中煎至1500毫升,先外用熏洗外陰,待藥溫降至35℃~40℃時坐浴,每次約20分鐘,每日2次,10日為1療程。在此期間不要用任何洗液,忌食魚、蝦等腥味食物。
霉菌性陰道炎極易復發,無論用什么方法都應在癥狀消失后繼續治療一個療程。為預防此病,女性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,別穿過緊的內褲,不要用護墊,勤換內褲,用過的內褲、盆、毛巾等應用開水燙洗,并在陽光下曬干。應合理應用抗生素及激素類藥物,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。